在中国营销史上,王老吉的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无疑是一座里程碑。它不仅仅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,更是一个精准的战略定位,一个文化密码的解读者,一个百亿级市场的开创者。它成功地将一个偏居一隅、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凉茶,重塑为风靡全国的现代主流饮品。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研究一下吧。

一、为什么如此设计:背景、创意来源与过程

“怕上火,喝王老吉”的设计并非一时灵光乍现,而是基于深刻的市场洞察、清晰的战略思考和创造性提炼的结果。

(一)设计背景

1、地域局限性强

在2002年之前,王老吉虽然在广东、浙南地区有稳定的销量,被视为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“药茶”,但其“药”的属性极大地限制了它的消费场景(仅在身体不适时饮用)和消费人群。北方市场对其认知几乎为零。

2、品类身份模糊 

它究竟是“药”还是“饮料”?如果说是药,无法做大市场容量;如果说是饮料,它独特的口味和功效又无法与可乐、果汁等主流饮品竞争。这种“骑墙”的定位使其在市场上非常尴尬。

3、竞争压力初显 

饮料市场被国际巨头(可口可乐、百事)和国内大品牌(康师傅、统一)把持,品类细分日益加剧。一个区域品牌若要突围,必须找到独一无二的差异化路径。

(二)创意来源与过程:

这一关键定位的诞生,通常归功于成美营销顾问公司2003年为王老吉制定的品牌战略报告。其过程体现了现代定位理论的经典应用:

1、市场调研与洞察:

研究人员发现,广东消费者在烧烤、登山、吃火锅等“上火”场景下,会自然而然地选择王老吉。但他们购买的理由并非“治疗”,而是“预防”——“怕上火,所以喝一罐”。

2、挖掘核心价值 

王老吉的核心价值不在于“治疗”疾病(那是药品的事),而在于“预防”上火这种亚健康状态。这巧妙地将产品从“药品”赛道切换到了“健康饮料”赛道。

3、链接文化密码

“上火” 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健康概念,是深植于华人文化基因中的一种普遍共识。无论是南方的湿热还是北方的干燥,人们都能理解并认同“上火”所带来的不适。这为全国性推广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。

4、战略定位确定 

基于以上洞察,王老吉的定位被清晰界定为——“预防上火的饮料”。这一定位一举三得:

(1)独特区隔

与所有可乐、果汁、矿泉水等解渴型饮料区隔开,独享“预防上火”这一蓝海市场。

(2)拓宽场景

消费场景从“不适时”扩展到“餐饮、......

温馨提示:
1、未注册账号,只能观看本篇文章内容的30%;
2、普通账号,每天仅有2篇文章的免费阅读机会哦!点击下方按钮注册账号领取免费额度!
3、VIP会员,可以无限量观看本站全部内容哦!
点赞(273) 注册普通账号 注册成为VIP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三可案例

可学 可用 可推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