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8日,全国工商联在沈阳发布了最新的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榜单。京东集团、阿里巴巴(中国)有限公司和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前三甲。
下面是“三可案例”网对今年榜单的主要分析,相关内容依据发布会公开信息。
(以下是今年榜单的前20强)

一、整体规模持续提升
(一)今年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进一步提升至270.23亿元。榜单的头部企业规模持续扩大:
(二)营业收入总额达43.05万亿元,户均861.02亿元,较上年增长2.72%。
(三)资产总额共计51.15万亿元,户均1023.09亿元,增长2.62%。
(四)营收超千亿的企业共有105家,较上年增加8家;其中超过50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,较上年增加2家。
(五)资产超千亿的企业达到97家,较上年增加8家。
这表明中国头部民营企业的实力仍在不断增强,“家底”持续夯实。
二、省份分布:浙苏粤鲁稳居前列,区域集中度高
(一)从地域分布看,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聚效应。
1. 浙江、江苏、广东、山东前四大省份合计上榜企业数量达到299家,占比近60%。
2. 浙江省以107家企业上榜,连续27年位居全国首位。
3. 江苏省以90家企业上榜位列第二。
4. 广东省和山东省均以51家上榜企业并列第三。
5. 东部地区(浙、苏、粤、鲁、京、闽、沪、津、琼)共计有397家企业进入民企500强,占总数量的79.4%。
(二)中部地区六省(河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湖南、山西、江西)合计有62家企业上榜,占比约为12.4%。其中:
1. 河南省有15家企业上榜
2. 湖北省有13家企业上榜
3. 安徽省有11家企业上榜
4. 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上榜企业数量相对较少
这种分布与各地的营商环境、产业基础、历史积淀以及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。例如,浙江深厚的商业文化、江苏强大的制造业基础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创新活力,都是其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三、行业格局:制造业压舱,新兴赛道崛起
(一)制造业在500强中继续保持绝对主体地位:
1. 上榜企业中,72.00%的企业属于第二产业,66.40%的企业为制造业。
2. 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29.63万亿元,增长7.66%,占500强比例为68.84%。
3. 研发费用总额中,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高达71.31%。
4. 同时,行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能源等新赛道企业正在加速成长:
5. 新能源汽车产业尤为亮眼,是一个由民营企业主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。比亚迪(第5位)、吉利控股(第8位)、理想汽车(第62位)、小鹏汽车(第308位)、零跑汽车(第414位)等整车企业,与上游的宁德时代(动力电池,第17位)等共同构成了完整且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生态。
(二)传统产业如恒力集团(化工,第3位)、盛虹控股(石化,第9位)等,正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蝶变。
(三)平台经济企业如京东集团、阿里巴巴(中国)有限公司继续蝉联前两名,腾讯控股位居第6位。
(四)其他如光伏(通威、隆基等)、金融(泰康、蚂蚁等)、互联网与服务(小米、美团等)也在榜单中占据重要位置。
四、排名变化:头部微调,新面孔涌现
(一)头部格局保持高度稳定性,但内部排名有所变化:
1. 京东集团、阿里巴巴(中国)、恒力集团位列前三甲。
2. 华为投资控股位居第4。
3. 比亚迪表现突出,以7771.02亿元营收从第7名跃升至第5名。
4. 小米集团、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(美团)携手进入榜单前二十名。
5. 多家企业首次亮相500强榜单,展现了新经济、新消费的活力,例如:
(1)瑞幸咖啡(第387名)
(2)零跑汽车(第414名)
(3)能链控股(能源数字化,第303名)
(4)鸣鸣很忙(量贩零食,第319名)
五、研发创新:投入超万亿,向规则引领者转变
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,越来越多企业选择以创新突围。
研发费用总额达1.13万亿元,研发人员总数突破115.17万人。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.77%。其中,研发强度超过10%的企业有14家。有效专利数量达72.16万件,同比增长8.23%。其中国内有效专利增长12.42%。
企业共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948项、行业标准7568项,这表明中国民营企业正从“执行标准”向“制定标准”转变,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引领者转变。
六、发展趋势: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成核心驱动力
(一)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正在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
(二)数字化转型升级:64.2%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,66.8%的企业已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。
(三)绿色低碳转型:83%的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应用低碳技术和设备,实施“绿色化+智能化”改造。
七、河南上榜企业分析
河南省共有15家企业上榜,上榜企业数量较2024年(14家)增加了1家。其中,洛阳栾川钼业以约2130亿元的营收总额排名第30位,是河南省排名最高的民营企业。
(一)规模结构:头部企业引领,千亿级企业稀缺
1. 河南上榜企业中,仅有洛阳栾川钼业(2130亿元) 和 牧原集团(1429亿元) 两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。
2. 营业收入在500亿元至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4家
伊电控股(695.12亿元)、双汇发展(597.15亿元)、金利金铅(593.65亿元)和中瑞集团(527.17亿元)。
3. 其余9家企业营业收入均在500亿元以下
这表明河南民营企业中缺乏与全国顶级民企(如京东、阿里巴巴)规模相当的巨头,腰部及尾部企业数量较多,整体规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。
(二)行业分布:重工业占主导,新兴产业不足
河南上榜企业的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,呈现出明显的资源依赖型和传统产业主导的特征:
1. 有色金属相关产业是绝对主力:包括洛钼、伊电、金利金铅、万洋冶炼、豫联能源、明泰铝业等,占比超过40%。这充分体现了河南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的优势,但也反映出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。
2. 食品制造业有两家代表性企业:牧原和双汇。这两家企业成功将河南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形成了从"中原粮仓"到"国人厨房"的产业链条。
3. 装备制造业有宇通集团和卫华集团,分别在客车和起重机械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。
4. 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民营企业明显缺失,这与广东、浙江等沿海省份的榜单结构形成鲜明对比。
(三)地域分布:郑州集聚明显,豫北豫西较强
从地域分布来看,河南上榜企业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点:
1. 郑州市作为省会,共有5家企业上榜,占比三分之一,是上榜企业最集中的地区。
2. 济源市表现突出,有3家企业上榜(金利金铅、万洋冶炼、济源钢铁),作为一个县级市,这显示了其在不锈钢、铅锌、钢铁等产业领域的强大集聚效应。
3. 洛阳市和南阳市各有2家企业上榜3。洛阳以有色金属为主,南阳则以牧原和龙成为代表。
4. 其他省辖市中,漯河(双汇)、新乡(卫华)、焦作(龙佰)各有1家企业上榜。
全省有超过一半的省辖市没有企业上榜,反映出河南民营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。
(四)排名变化:数量微增,中部领先
1. 2025年河南上榜企业数量为15家,比2024年的14家增加了1家,保持了中部地区第一的位置(湖北13家、安徽11家、湖南9家、山西9家、江西5家)。
2. 新上榜企业包括:伊电控股集团、河南豫联能源集团、河南明泰铝业、卫华集团、龙佰集团。
3. 退出榜单企业包括:建业控股有限公司、安钢集团信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、河南金汇不锈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。这一进一出,反映了河南民营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,传统房地产和钢铁企业面临挑战,而有色金属加工、装备制造等企业则保持增长。
(五)研发创新与产业升级
1. 虽然具体研发投入数据未详细列出,但河南部分上榜企业如宇通客车在新能源客车领域、龙佰集团在钛白粉产业链延伸、明泰铝业在铝精深加工方面的创新投入和产业升级努力值得肯定。
2. 上榜企业多处于传统行业,研发强度和创新能力与沿海地区的科技型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,这将是未来需要加强的方向。
总体来看,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呈现出“门槛更高、赛道更新、研发更强”的鲜明特点:
它展现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强大韧性、活力和创新力。榜单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,“软”实力(平台经济)与“硬”科技(先进制造)并存的格局更加清晰。民营企业正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价值创造,更加注重科技创新、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。
附件:2025年中国民企500强名单
2025年中国民营500强
羡慕啊,加油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