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经济活动开始,人们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营销理论来诠释整个营销过程,并试图发掘整个过程中有效的营销策略、方法和工具等。
小编认为,营销的过程的划分应当紧紧围绕营销主体来划分,能够起到窥斑见豹、提纲挈领的效果,那么营销主体有哪些呢?
本文观点:
产品端、渠道端、用户端是营销流程的三大主体,尤其是营销策略执行和资源分配的视角,这种划分更科学也更合理。因为在任何阶段,营销工作都需要在这三个维度上协同发力!
一、产品端(供给端)营销:解决“卖什么”和“凭什么卖”的问题
(一)核心:塑造和传递产品价值,让产品本身具备强大的市场吸引力。
1、价值定义与定位(Value Definition & Positioning)
(1)核心任务:确定产品的核心价值主张(UVP)、目标用户群、以及在市场中的独特位置。
(2)关键活动:市场调研、用户画像、竞品分析、定位陈述(Positioning Statement)。
2、价值包装与呈现(Value Packaging & Presentation)
(1)核心任务:将抽象的价值转化为用户可以感知的具体形式。
(2)关键活动:
【1】产品层面:功能设计、质量、性能、设计美学。
【2】品牌层面:品牌名称、Logo、VI系统、品牌故事、品牌个性。
【3】信息层面:产品卖点梳理、口号(Slogan)、详情页文案、视频、白皮书。
3、价值演进与创新(Value Evolution & Innovation)
(1)核心任务:根据市场反馈和竞争态势,迭代产品、升级价值,保持竞争力。
(2)关键活动:产品迭代、发布新功能、推出新产品线、品牌重塑(Rebranding)。
(二)常用营销手段与策略
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“好卖”的产品,为其注入强大的市场吸引力:
1、价值主张设计——定义产品为何存在、为谁服务、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。这是所有营销的基石。
(1)一句话价值主张公式:“我们为 [目标用户] 提供 [产品类别],以实现 [核心价值/收益],不同于 [竞争对手],我们 [独特差异]。”
(2)Jobs to Be Done (JTBD) 理论: 思考用户“雇佣”你的产品来完成什么任务。
(3)定位图:通过两个关键维度(如价格vs性能)绘制与竞争对手的相对位置。
2、品牌建设——为产品赋予超越功能的情感价值和身份象征,建立信任和溢价能力。
(1)品牌标识系统:Logo、VI、标准色、字体、品牌声音(Tone of Voice)。
(2)品牌故事:讲述创始故事、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。
(3)品牌原型:运用12种品牌原型(如智者、英雄、弄臣)塑造个性。
3、产品包装与设计——第一印象至关重要,好的包装是“无声的销售员”。
(1)美学设计:工业设计、UI/UX设计、包装材料与形态。
(2)功能式包装:开箱体验(Unboxing Experience)、环保包装、可重复利用包装。
4、产品线规划与定价——通过不同产品组合满足不同细分需求,并通过定价策略最大化利润。
(1)产品线策略:引流品、利润品、形象品、互补品的组合拳。
(2)定价策略:成本加成定价、价值定价、竞争定价、渗透定价、撇脂定价、订阅制、Freemium(免费增值)模式。
5、卖点提炼与内容支撑——将产品价值转化为用户能听懂、能感知的具体信息。
(1)FAB法则:属性(Feature)、优势(Advantage)、利益(Benefit)。
(2)内容工具:产品白皮书、案例研究、功能详解视频、高质量产品图片。
产品端营销是根基,它决定了“我们有什么武器去打仗”,所有后续的渠道和用户策略都基于此展开。
二、渠道端(通路端)营销:解决“在哪卖”和“怎么触达”的问题
(一)核心:建立高效的价值传递网络,确保产品能在对的时间、对的地点出现在对的用户面前。
1、渠道开拓与布局(Channel Development & Layout)
(1)核心任务:选择并搭建销售和传播的路径。
(2)关键活动:
【1】销售渠道:线上(官网、电商平台、APP)、线下(直销、分销、零售店、代理商)、线上线下融合(O2O)
【2】传播渠道:付费媒体(Paid Media,如广告、KOL)、自有媒体(Owned Media,如官网、公众号)、赢得媒体(Earned Media,如口碑、新闻报道)
2、渠道管理与激励(Channel Management & Motivation)
(1)核心任务:维护渠道关系,激励渠道伙伴共同推动销售。
(2)关键活动:制定渠道政策、提供培训支持、设计激励体系(返点、佣金)、解决渠道冲突。
3、渠道优化与效率提升(Channel Optimization & Efficiency)
(1)核心任务:分析各渠道效能,优化投入产出比(ROI)。
(2)关键活动:渠道数据监测(流量、转化率、成本)、淘汰低效渠道、探索新兴渠道、实现渠道间协同效应。
(二)常用营销手段和策略
核心目标是构建高效的价值传递网络,确保产品畅通无阻地触达用户:
1、渠道选择与组合 根据产品特性和用户习惯,选择最优的销售和传播渠道组合。
(1) 销售渠道:
【1】线上: 自有平台(官网、APP)、第三方平台(天猫/京东/Amazon)、社交电商(抖音小店、小红书店铺)。
【2】线下: 直营店、经销商、代理商、零售商(百货、超市)、自助售卖机。
(2)传播渠道:
【1】付费媒体: SEM(百度/Google广告)、信息流广告(巨量引擎、腾讯广告)、KOL/KOC投放、传统广告(电视、户外)。
【2】自有媒体: 品牌官网、公众号、微博、社群、邮件列表。
【3】赢得媒体: 公关稿、用户口碑、自媒体自发报道。
2、渠道管理与激励 确保渠道伙伴有动力和能力帮你卖货,维护渠道健康度。
(1) 渠道政策: 折扣体系、返点政策、销售区域保护。
(2)渠道支持: 提供培训、营销物料(POP)、联合市场活动(Co-marketing)、销售工具(SFA)。
(3)激励工具: 销售竞赛、额外佣金、旅游奖励。
3、渠道冲突解决 防止不同渠道之间(如线上 vs 线下)相互竞争和侵蚀。
(1) 产品区隔: 为不同渠道提供独家型号或包装。
(2)价格管控: 建立严格的价格体系,处罚乱价行为。
- 角色界定: 明确不同渠道的角色(如线下体验、线上成交)。
4、全渠道整合(Omni-channel) 提供无缝衔接的用户体验,无论用户从哪个渠道进来。
(1) 线上下单,线下提货(BOPIS)。
(2)会员体系打通: 线上线下积分、优惠券通用。
(3)数据打通: CRM系统集成,统一用户视图。
5、渠道效果评估 衡量每个渠道的投入产出比,优化资源分配。
(1) 关键指标: 渠道销售额、获客成本(CAC)、投入产出比(ROI)、流量、转化率。
(2)分析工具: Google Analytics、各广告平台后台、CRM系统。
渠道端营销是桥梁,它决定了我们的价值传递是否顺畅、高效且覆盖广泛。
三、用户端(需求端)营销:解决“卖给谁”和“怎么促转化”的问题
(一)核心是理解用户、沟通用户并最终赢得用户 ,完成临门一脚的转化和长期关系的维护。
1、用户获取与转化(User Acquisition & Conversion)
(1)核心任务:让潜在用户发现产品,并引导他们完成首次购买。
(2)关键活动:广告投放、搜索引擎优化(SEO/SEM)、内容营销、社交媒体营销、促销活动、直播带货。
2、用户教育与沟通(User Education & Communication)
(1)核心任务:告知用户产品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,并建立品牌情感连接。
(2)关键活动:客户案例、教程视频、在线客服、社群运营、邮件营销、公关活动。
3、用户留存与忠诚(User Retention & Loyalty)
(1)核心任务:将一次购买者转化为重复购买者和品牌拥护者。
(2)关键活动:会员体系、积分奖励、个性化推荐、专属客服、用户社区、定期回访。
(二)常用营销手段与策略
核心目标是影响用户心智和行为,完成从认知到忠诚的全旅程转化:
1、用户获取(Acquisition)——让不知道你的用户发现你,并产生第一次互动。
(1)付费广告: 搜索引擎营销(SEM)、展示广告、信息流广告、社交广告(微博粉丝通、小红书薯条)。
(2)内容营销: SEO文章、博客、短视频、播客,吸引自然流量。
(3)社交媒体营销: 运营官方账号,参与热点,制造话题。
(4)异业合作/换量: 与互补品牌互相导流。
2、用户激活与转化(Activation & Conversion)——让感兴趣的用户尝试产品并完成首次购买。
(1)转化率优化(CRO): A/B测试、落地页优化、简化购买流程。
(2)促销手段: 新客优惠券、首单折扣、满减、买赠。
(3)线索培育: 通过邮件序列(Email Sequence)、企业微信引导免费试用用户转为付费用户。
3、用户留存(Retention)——让买过的用户反复购买,成为老主顾。
(1)会员体系: 等级、积分、积分兑换(如天猫淘气值)。
(2)用户沟通: 定期发送新品通知、优惠提醒、个性化推荐(基于用户行为)。
(3)社群运营: 建立微信/QQ群,增强用户归属感和粘性。
(4)忠诚度计划: 如星享卡、第二杯半价。
4、用户推荐(Referral)——让老用户带来新用户,实现病毒式增长。
(1)推荐有奖: 给予老用户和新用户双方奖励(如滴滴红包、Uber优惠码)。
(2)口碑营销: 鼓励用户发布UGC(用户生成内容)、评价、晒单。
5、用户洞察与服务——深入了解用户,提供卓越服务,变用户为品牌拥护者。
(1)CRM系统: 记录用户行为、交易数据,进行用户分层(RFM模型)。
(2)调研工具: NPS(净推荐值)调查、用户访谈、问卷(问卷星)。
(3)客户服务: 智能客服、在线客服、电话客服,及时解决用户问题。
用户端营销是目标,所有产品和渠道的努力,最终都是为了影响用户的心智和行为。现代营销越来越侧重于“以用户为中心”,因此用户端策略往往是驱动产品端和渠道端变化的起点。
“九三”阅兵大会在即,我们就用武器系统比喻一下三大主体的关系,产品端是“核弹头”:决定了威力和杀伤力;渠道端是“发射系统”:决定了能否精准投送到目标;用户端是“引爆器”:决定了最终能否成功引爆市场。这三个端并非孤立存在,而是相互影响、紧密协同的闭环系统:
用户端驱动产品端:用户反馈和数据(用户端)指导产品迭代和新功能开发(产品端)。
产品端决定渠道端:产品的特性(如奢侈品 vs. 快消品)决定了其适合的销售和传播渠道(渠道端)。
渠道端连接用户与产品: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能触达哪类用户(用户端),以及如何向用户展示产品价值(产品端)。
以手机为例:
产品端:定义其为“拍摄能力最强的旗舰手机”,并据此设计摄像头、研发影像芯片、设计外观。
渠道端:选择在高端商场开设品牌体验店(线下渠道),同时在抖音、B站与摄影类KOL合作(传播渠道)
用户端:向摄影爱好者精准投放广告(获取),举办摄影大师班(教育),推出“以旧换新”和延保服务(留存)
所以说,无论任何时候,营销人都需要同时思考这三大主体的营销策略:产品端(我的价值足够吸引人吗?)、渠道端(我的价值传递路径高效吗?)、用户端(我的价值被目标用户接收并认可了吗?),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分配营销资源和团队职能!
👍👍👍👍👍